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拦截失败,5枚巡航导弹从楼顶贯穿,乌军高层和美军顾问惨遭掩埋 ...

幺幺素微 2023-9-14 09:45 420人围观 军事快讯

近期,俄乌冲突再次陷入残酷消耗战争夺,在罗博季涅和韦尔博韦的对攻战如火如荼的当下,俄军高效率杀伤乌军有生力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,战场上的多重压力让美国五角大楼、北约、白宫和基辅当局都压力山大。9月11日前后,在获得乌克兰高级指挥员和美国军事顾问,正在顿涅茨克某地前线指挥部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情报后,俄罗斯陆军导弹部队发射5枚“伊斯坎德尔”-K巡航导弹将会议所在的大楼彻底夷为平地,导弹甚至从楼顶贯穿入地下室,乌军高层和美军顾问惨遭掩埋。

(美国参联会主席马克·米利上将)

面对前线战事越来越不利于乌克兰军队的冷酷现实,美国国内停战、退战和脱战思潮卷土从来,一场围绕着如何摆脱俄乌冲突,避免政治灾难的博弈正在华盛顿上演,这其中参联会主席马克·米利上将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(俄军伊斯坎德尔-K巡航导弹)

实际上,“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”是个1949年设立的职位,在美国政府行政结构中的职能,被定义为“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”。照规定,担任这个职位的将军虽然没有作战指挥权,但手下管着7至9位上将,直接向总统和国防部长建言献策,实际上拥有的影响力相当可观。

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参联会主席可以左右美国国防政策大方向。马克·米利上将作为现任参联会主席,对乌克兰局势的判断,说服力不是一般的强。

(俄军对乌克兰后方目标的空袭从未停止)

9月10日,米利出席英国BBC的政治访谈节目。被问到如何看待现在的俄乌冲突局势时,米利坦言乌军的反攻进度远低于预期,但现在还不能判定反攻已经失败,未来的天气情况可能妨碍乌军的行动。接着,这位位高权重的上将又进一步解释:现在还剩大概30到45天的天气适合战斗,乌克兰人的进攻还没结束,这是一场漫长、艰难且伤亡较大的战斗。

(身穿深蓝色制服的马克·米利上将出席BBC节目)

现实也确实如此,因为米利上将说完这话没几天,美国宣布推迟向乌克兰交付M1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。这批坦克总共不过31辆,却已推迟多次,上个月传出消息将要在9月中旬交付,结果又一次变成“狼来了”。几十辆坦克当然不可能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,但这种言而无信的“放鸽子”,只会进一步打击乌军的士气,使战争更加“漫长、艰难且伤亡惨重”。

结合目前的开源信息来看,米利上将的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,不过他的“同僚”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海军上将就“乐观”多了,表示“乌克兰正在获胜,俄罗斯正在失败”。随后拉达金上将补充道,乌克兰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,收复了50%的俄罗斯占领土地,并认为俄罗斯因为面对经济压力和外交压力而“苦不堪言”。

(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·拉达金海军上将)

两位上将的观点大相径庭,其实是代表了现在西方对乌克兰局势的两种看法。一种是以米利上将为代表,他们从实际出发,认为以当前乌军耗时三个月,却没能攻破俄军第一防线的形势来看,反攻事实上已经失败。现在乌克兰和北约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继续进攻,而是在乌军兵力损失惨重后,如何保住眼下的战果。防止占有兵力优势的俄军,在乌军最虚弱的时候发起反扑。

而以拉达金上将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,虽然乌军进展有限,但俄罗斯近期不断在外交上发力,表明俄军的状况也很成问题,而且随着普里戈任身亡和苏罗维金卸任,俄军的士气比起前一段时间也下降了很多,这都是乌克兰仍有突破机会的表现,还有希望一搏。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,却无法否认乌军一个季度都没能实现任何作战目标的现实。但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看,可能拉达金上将的观点才是西方军政界的主流。

(在罗博季涅等少数地区,乌军取得了进展)

没办法,从要求乌克兰不准投降,不得与俄罗斯谈判的那天开始,西方与俄罗斯就不会有第三个结局。坚持让乌克兰扛下去或许还有希望,现在承认失败那西方就真的失败了。

综合来看,或许乌军在前线的表现如何还是次要的,西方国家游移不定的态度才是根本。之前二十多年,俄罗斯外交政策都是向西方靠拢,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,为此不惜放下尊严。然而欧洲出于历史、政治和经济原因,美国出于地缘等因素考虑,一直拒绝接受俄罗斯,尤其是北约东扩这件事上,多次出尔反尔挤压俄罗斯的的安全空间,还纵容极端思想在俄罗斯周边地区蔓延。也正是这些原因,导致俄罗斯发起了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。

(据称已有3辆“挑战者-2”被击毁)

西方既然确定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这个基本方针,正常来说就应该坚持到底。结果这半年来乌克兰频频受挫,一些欧洲国家就坐不住了,要求泽连斯基政府与莫斯科谈判的声音越来越多,加上一年多时间里,美国、英国、德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也没能生产出足够多的装备,依然靠库存支援乌克兰,各国的经济水平却是肉眼可见地下降,半途而废的信号愈加明显。

再退一步,如何这还不是最重要问题,那西方国家之间互相算计可能更为关键。就拿这几辆坦克来说,北约国家不少,却都不想当出头鸟,因害怕触怒俄罗斯都等着别人先送,德国第一个撑不住送去了豹2,接着是英国拿出区区14辆“挑战者-2”,还要泽连斯基跑一趟伦敦亲自去催。也难怪,英国本来就是将军比坦克多,这下将军更多了,抠门也算正常。

(几十辆坦克不值钱,却说明了西方内讧的程度)

美国作为支援乌克兰的主心骨,31辆坦克迟迟不给就是想观望局势,德国豹2被击毁后暂缓,英国“挑战者-2”被击毁后再推迟......很明显,就是害怕“美国造”的名声被俄罗斯人不费吹灰之力打破,影响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外贸利益。

在这种互不信任、互相算计的背景下,米利上将对形势的断言已经显得客气多了,不然别说30到45天,恐怕300到450天,乌克兰也不会在战场上取得什么进展,更不用说击败俄军取得战争的胜利了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小黑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