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三天两次通话,美俄释放何种信号?局势不受控制,拜登被“绑架” ...

由士士 2022-10-26 08:27 468人围观 迪拜资讯

新一轮交锋正在展开!

就在美俄防长三天两次通话后,绍伊古与英国、法国和土耳其国防部长分别通话时,表达了对“乌克兰可能使用‘脏弹’进行挑衅”的关切。

随后,美英法发了一份联合声明回应,称上述问题是“明显的虚假指控”。

如果仅从通话内容来看的话,双方并没有谈成什么实际性的共识,美俄之间的分歧依然很大。

那么美俄防长三天两次通话,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?

简单说两点:

第一、俄乌战场局势确实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

关于这一点,其实已经不需要用太多的例子去说明了,比如俄罗斯指控“乌克兰可能使用‘脏弹’进行挑衅”;美西方指控俄罗斯“准备升级战争”;美军王牌空降师抵达欧洲,扬言随时进入乌克兰境内。其实都在表明当下的俄乌战场态势,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,也就是在赫尔松大战一触即发的背景下,接下来的俄乌战争,会朝着什么方向是不可预测的。

甚至可以说,包括俄罗斯跟北约发生直接冲突,以及冲突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,都有可能发生的。

而这一幕一旦发生,对于美俄双方来说,都难以接受。因此,这也是为什么美俄之间会突然在三天内通话两次的根本原因。说得更通俗点,美俄两国都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该沟通的时候。

但由于美俄又各有自己的目的和算盘,所以,这也导致双方基本是各说其词,可即便清楚这个结果,但也依然认为需要交流,毕竟谈总比不谈好。

当然,也不能完全排除美俄私下达成什么协议的可能性。

但不管如何,对于当前的俄乌局势而言,只要美俄之间能够建立起联系,也算得上是不幸之中的万幸。

第二、美国想谈,但又不想让步

虽然此次通话,美俄双方并没有说明,究竟是谁主动打给谁的,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应该是美国率先发起的。

因为就美俄对抗的角度来说,当前美国方面实际上处于主动的一方,也就是谈与不谈,俄乌战争究竟会打多久的决定权,其实都在美国的手里掌握着。而对于俄罗斯来说,他们本身就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,如果选择主动给美国打电话,那么这通电话,可能不仅起不到促谈的效果,反而有可能被美西方视为“示弱”的信号。

大国博弈,退一步往往就是穷途末路,现在的俄罗斯对外放出的话,可以稍微“软”一些,但在与美国博弈中的表现一定要硬。

美国虽然此前一直表现出,一副不急着跟俄罗斯谈判的态度。但实际上,对于美国来说,现在给俄乌局势降温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说得通俗点,那就是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临近之际,拜登政府虽然想着让乌克兰夺回更多“俄占地区”,甚至直接拿下赫尔松,将此转化为拜登政府的功绩。

但现在俄罗斯方面主动撤退赫尔松居民的举措,也让美国迟疑了。说得直白点,就是美国也怕俄罗斯真的“选择升级战争”。到时候,乌克兰能不能拿下赫尔松说不定,搞不好还会将美国弄得骑虎难下,反而不利于民主党的选情。

因此,这时候美俄之间主动通话,实际上,应该就是美国想要缓和局势,警告俄罗斯方面不要升级战争的一种战术。想要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,缓解一下战场态势。

由于乌克兰军队的人数方面,目前在赫尔松地区是明显占据优势的,而且这个优势,至少会保持到美国中期选举的时候。换言之,只要俄罗斯方面不选择升级战争,那么乌克兰虽然不太可能大胜,但持续不断的小胜利肯定是会有的。

而这种小胜,通过西方舆论的“添油加醋”,实际上都能成为民主党获取选票的助力。

因此,总结起来看,拜登政府方面的态度,就是想谈,但又不想让步。

所以,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,美俄之间的两次通话,其实并没有从实质上降低乌克兰危机继续升级的风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拜登政府还在玩火的举动,近期有法国媒体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,称美国政客们针对乌克兰问题如何解决,出现了明显的分歧,并且还将基辛格和拜登作对比,得出一个结论,说基辛格比拜登更为现实。

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,美国煽动俄乌战争,本意是想要捆绑欧盟,拖垮俄罗斯,顺便收割欧盟财富,弥补自己的亏空。

但仗打到现在,美国除了收割欧盟这个目的达成之外,其它两个目的可以说都失败了。尤其是最近欧盟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美情绪,不说欧洲民间日渐高涨的反美和反北约游行,就算是在政坛,法国总统马克龙,已经多次对美国向欧盟出售高价天价天然气表示不满,德国总理朔尔茨则公开表示,与华脱钩不是欧盟的选项,还决定率团访问中国。

所有这一切背后体现的,是美国借助俄乌战争收割欧盟的计划,已经开始在欧盟内部引发反噬,这种反噬对美国的伤害将是长期性的,与此相比,美国借助俄乌战争收割欧盟的那点浮财,反倒不算什么了。

说的直白一点,俄乌战争的走向,已经超出了美国最开始的预计,时间越往后推移,对于美国负面影响越大。这种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客开始呼吁放弃对乌克兰支持,推动和谈解决冲突了。

基辛格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,但以拜登为首的美国政府,对此却视而不见,反而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、对普京的批评,使得俄美之间几乎失去了转圜空间。

现在,哪怕跟俄罗斯通话,也依然没有拿出缓和局势的诚意。

所以这就带来了法国学者提到的那个问题,拜登看上去有点不切实际,与基辛格相比,他好像只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,不肯接受现在俄乌战争持续已经对美国不利的现实。

那么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?

当然不是,西方政治中,之所以很多时候屁股决定脑袋,原因有很多。比如拜登所处的位置,使他不能现实,就算明知道眼下这条路是错误的,也只能继续走下去。

这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分析,首先从拜登和民主党的选情来看,执政之初,拜登虽然信心满满地提出了重整盟友体系,让美国重新成为所谓“民主世界”领导者的计划。

但近两年来,美国在国际外交场合的失败,实际上已经证明这套是行不通的。别的不说,就以拜登力推的“印太经济框架”为例,他提出这个计划,本来是想要联合所有印太国家,围堵遏制中国。

结果计划提出以后,除了日本积极响应之外,其他印太国家都不太感兴趣,而且事实上全球产业链的运行,也根本离不开中国,这就在实质上把拜登的“印太经济框架”给搁浅了。

其它战略也是类似的,本来想联合欧盟一起施压中国,结果欧盟表面上联合起来了,但却不肯跟着美国施压,因为欧盟也离不开和中国的贸易。

想要借助俄乌战争拖垮俄罗斯,结果俄罗斯军事实力下降是真的,但经济上的韧性却超乎美国想象,仗打到现在,几乎变成了俄罗斯拖垮欧美。

凡此种种,施政策略的失败,对于拜登和民主党的支持率打击,是巨大的。现在美国国内又响起了反战的声音,看上去拜登如果接受建议,就是顺应民意。但实际上,完全不是那样,拜登一旦真的接受了基辛格等人的建议,推动乌克兰和俄罗斯和谈,那么美国实际上就在这场战争中认输了,这个失败得有人承担后果,显然作为总统的拜登,就是要承担后果的那个人。

因此,俄乌战争发展到现在,不管别人怎么现实,怎么要求和谈,拜登在彻底无计可施之前,是绝不可能妥协的,因为真那样做了,就等于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。

其次,从支撑美国政府运行的深层逻辑来看,拜登作为现任总统,他要执政,要跟共和党打擂台,肯定得拉拢国内资本的力量。

但是从中东的战略收缩,以及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,这都是在损害美国最大的两个利益集团,能源巨头和军工复合体的利益。如果不能为它们找到新的财路,拜登这个总统,就坐不安稳。

因此,挑起俄乌战争,利用欧洲的痛苦给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谋福利,本身也是拜登政府推动国内经济改革,谋求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竞争的既定策略。

因此就算明知道这么做,是损害美国现在利益的,为了美国“长期利益”拜登也得坚持下去。

总而言之一句话,拜登政府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固执,不是因为他比不上基辛格的见识,而是因为他坐在这个位子上,为了自己身后代表的利益,只能这么做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小黑屋